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蔡國贊博士
2012年12月13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延續母校情 走上不平凡之教育路
     

香港浸會大學正銳意拓展海外及內地的聯繫,鼓勵學生建立國際視野。同樣,敢於創新及拼搏的浸大人縱使身處不同地域,也能夠在不同崗位上散發着光芒。曾在本校修讀歷史的蔡國贊博士就是其中一員,出身教育,從事教育,獻身教育。九十年代初憑着一股熱情及勇氣,破天荒在內地開設全國首所民辦學校,更以提倡雙語教學的素質教育為宗旨,在內地以應試為重的主流文化中,開拓了一道清泉。

談起這間由蔡校友一手創立之中港英文學校,他眼中充滿著既感恩、又驕傲之情。蔡校友於浸會畢業後執掌教鞭,其後更當上校長;一度涉足電腦行業,直至九十年代初,在一次機緣下,破釜沉舟帶進資金到中山市開辦學校。回想當初由零開始,人生路不熟,國內對香港同胞辦學的要求又較為嚴格,蔡校友形容猶幸得到市政府抱持開放的態度,讓他先試行創辦民辦的幼稚園,結果平地一聲雷,首屆便招收了三百名學生,相對政府開辦的幼稚園每年招收大約二百名學生而言,成績驕人,亦引來一時佳話!其後,為配合學生的需要,蔡博士陸續開辦了學校的小學部及中學部,讓學生有更理想的升學階梯,成為了內地辦學的楷模。中港英文學校更於二零零三年獲評選為省十佳民辦學校之一,學生人數超過二千人,備受政府的表揚及認同。

蔡博士辦學提出的素質教育概念,原來也源自他在本校就讀時的經歷。蔡博士指出正是當年得到浸會的栽培,他才有今天的成就。他認為不應單憑以成績來斷定學生成功與否。蔡博士當年有機會接受浸會的栽培,其中最大得著就是透過參加不同的活動,擴闊視野。因此,到了他辦學時,他亦以全人教育的理念為根基,重視培養學生在思維、文化、社交和體育上多元化的訓練,並重視以外籍老師教授語文,讓學生打好語文根基。而在國內一孩政策下,父母都越來越注重子女的學前以及基礎教育,因此,中港英文學校自開辦以來,受到國內不少企業家的歡迎,紛紛安排子女就讀。

首間民辦學校受到追捧之後,其他人也紛紛仿效,於中山、珠海、番禺等地,民辦學校如雨後春荀般相繼出現,部份更以規模大作賣點,當中不少更用了儲備金的模式辦學,家長一次過給予數十萬元的儲備金後,子女就讀小學的六年間便無須再繳交學費。不過,這種儲備金的營運方式隨着經濟波動而受到衝擊,之後數年,先後有二十多間學校倒閉。而蔡博士的學校並無受影響,反而他們繼續鞏固原有的教學模式,以致學校能走在前列十數載。蔡博士深信「不怕別人強,只怕自己弱」,縱然曾有不少省市領導向他招手,邀請他協助開辦學校,但他相信若要保持優勢,不能好高騖遠,知所進退。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日新月異的年代,從事教育工作超過三十年的蔡博士深信「知識怎樣學也學不完!」而近年社會上流行「虎爸爸、虎媽媽」,充斥着催谷學業成績的文化,蔡博士認為培育學生愛上學習至為重要。因此,蔡博士堅持培育學生全人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公益心。例如學校每年組織義賣活動,亦會讓學生自行組織管理圖書館、宿舍、飯堂等,更安排學生每年有六次到不同機構參觀訪問的機會,讓學生見識實際的工作環境。

蔡博士指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其中一句深受謝志偉校






 

長的影響,因為謝校長曾說:「BU is a miracle, from impossible to possible!(浸會大學是一個奇蹟,將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蔡博士正是抱著同樣的憧憬, 才能克服在內地辦學的種種困難。而關愛母校的蔡博士,多年來慷慨捐資支持大學發展,尤其關注國際學院的發展。「因為國際學院能為一群未達到入讀大學水平的學生提供升學機會,就如當年的浸會學院取錄了他一樣!」蔡博士認為當年在本校最令他緬懷的就是緊密的師生關係。當年曾任學生會幹事的蔡博士,積極參與學生運動,例如爭取浸會正名及反對學校加費等,又曾舉辦學生節等活動,令他與不少老師及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所以現在浸大若有大型活動,蔡博士也會盡量抽空出席,關注母校的發展。  

隨着內地教育發展日趨國際化,蔡博士亦寄語同學把握優勢,發揮港人的靈活創意,不應固步自封,否則容易被內地學生趕上。而香港浸會大學則宜保持國際視野,等候時機。「其他院校有的我們不做,沒有的我們才做!」發掘新的發展路向,就如發展中醫藥學院、創意研究院等,為浸大尋求突破,蔡博士相信只要「內強」,穩守自己現有的優勢和地位,才能再登高峰。

作為中港英文學校的創辦人,蔡博士自己也身體力行,為同學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除積極參與各項公職、慈善活動如紅十字會,又成立中山市國學促進會,希望在內地經濟逐漸富庶的環境下,大家能夠「衣食足、知榮辱」,不再出現有小童被車撞倒,途人不顧而去等事件,他期望日後能透過弘揚傳統國學,加強內地人民的公民意識。

今次專訪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處同事首次衝出香港,走訪長居內地的基金成員。難得的是蔡博士在百忙中抽空,帶著我們參觀其創辦的中港英文學校,還帶我們品嚐了中山特色點心,讓我們大飽眼福之餘,亦大飽口福,實在難忘。近期母校有不少新的發展,我們誠盼蔡博士多回來浸大,延續與母校的深厚情誼!
 




               



 蔡國贊博士

  • 中港英文學校創辦人兼董事長
  • 香港佳達利電腦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會董
  •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諮議委員
  • 廣東省中山市政協第八、九屆委員及第十屆常委
  • 廣東省江門市政協第十、十一及十二屆委員
  •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名譽會長
  • 廣東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理事
  • 中山市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 中山市紅十字會榮譽副會長
  • 中山市國學促進會會長
  • 中山市僑資企業商會首席常務副會長
  • 江門市僑商總會副會長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