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呂元祥博士
2009年12月22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熱心教育的建築師
 

人物專訪的首位主角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副主席呂元祥博士。

呂博士為人爽快,應承訪問就如他答允出任董事局副主席一職一樣,一句「好呀!」概括了一切,答應似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原因很簡單,香港浸會大學成立之初,呂博士的家族基金──呂明才基金會已跟這所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的事情,就如自家人的份內事一樣,他總是義不容辭,「幫得幾多就幾多!」。呂博士為大學的付出,豈只幫忙這樣簡單。除了在基金董事局擔任要職之外,他亦為香港浸會大學‧尊榮控股高爾夫球日2009籌備委員會主席。這項大學每年的籌款盛事──高爾夫球日,由成立至今年第六屆均為呂博士所領導。他更於1996至2004年出任大學校董會成員,以及於2007至2008年出任大學發展籌募委員會副主席,為大學發展籌謀策略。呂博士亦時有捐獻予大學,支持大學發展,現為基金榮譽副主席;出錢之餘,他更不忘出力,本身為建築師的呂博士,早於七十年代,香港浸會書院興建禮拜堂時,已負責設計工作;校長寓所紹邦樓亦為呂博士所設計,而新近跟大學有關的建設,就可數位於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園。

呂博士在建築行內,享負盛名,屢獲殊榮;其創立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憑藉山頂凌霄閣贏得2007年Gold Nugget Grand Award,另外,亦以北京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沙田主場地贏得2008年環保建築大獎。由此可見,他也是一位大忙人,但他仍然樂意協助大學籌募工作,正是因為他看見大學的需要。

「大學學制就快實施三三四,設施、老師都要增多,政府的撥款金額卻很少,只能夠做油漆,或者紙皮石的規模,但我們不能太短視,設施至少要耐用,若想設施做好一點,就是需要向社會籌募更多的資源。」呂博士如是說。


呂博士形容現時本港每間大學都要籌款,競爭越來越大,加上香港浸會大學學生人數較少,校友基礎相較其他院校狹窄,都增加了大學籌募工作的難度。呂博士認為大學籌款需要積少成多,好似五餅二魚一樣,效果可以超乎想像。因此,就算香港剛剛經歷金融海嘯,呂博士都對基金可以達成籌款目標──於2012年再多籌一億五千五百萬元,抱持樂觀態度。

本身是虔誠基督徒的呂博士認為浸大有別於其他大學的地方,正是我們重視人,講求關懷,重視人文價值,他認為基督教的教育傳統對現今一代的年青人非常重要。「We came here with nothing. We leave here with nothing. There is a greater power that we should understand.(我們生來甚麼也沒有,離去甚麼也沒有,世上有一位大能者,我們需要認識。)」他說教育正是播下種子,經過年月的孕育,種子能夠慢慢成長,正如他跟記者談及最近看了一本書,內容講述多位成功人士的經歷,例如微軟主席蓋茨在他的讀書年代,對電腦產生了濃厚興趣,經常廢寢忘餐地玩電腦;而披頭四樂隊亦因為醉心於音樂,不計較酬勞的多寡,長年累月地表演,直至成名時,現場彈奏的技巧已經練就得相當成熟,原因正是他們願意把握機會,專注把一件事做好,呂博士引述書中成功人士的秘訣,正是他們願意專心一項工作至少一萬小時。

專心以外,實踐教育使命亦講求有心。回顧浸大多年來的歷史,呂博士說大學發展的歷程中,一直有著上帝的帶領,很多願意捐獻予大學的人,都是對教育有承擔(passion),明白年青人就是世界的未來,他認為籌款有時就像耶穌五餅二魚的故事一樣,「每個人願意捐出少少,靠著上帝的祝福,接著成就的結果,是會令人難以置信的!」籌募工作,靠的正是一班對教育有熱誠的人士一點一滴的付出,呂博士這個有心人,便率先為基金帶來祝福,承諾願意在浸大五十五週年校慶時,捐出五十五萬港元,希望呂博士這份祝福能夠傳承下去!
 
呂元祥博士
  •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副主席及榮譽副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日籌備委員會主席
    2004-2009
  • 香港建築中心主席
  •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2007-2008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董事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