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劉得還先生
2010年08月05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長袖善舞的殷實商人
     

在烈日當空下步行三十分鐘上學,是何等的滋味?由龍翔道步行往窩打老道善衡校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沒計算其餘的交通時間,以及為求學費而兼職、趕課堂的奔波。常人或許會視此校園生涯艱辛勞累,難得的是有人反視之為求學動力,驅動他善用校園生活的一分一秒,以及欣賞校園內的一草一木。這就是社會學系校友、台和商事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總裁劉得還先生的校園生活寫照。

回味七十年代的校園生活,劉校友訴說的全是令他畢生難忘的美事。「天未光便返學校」,由早至晚,課餘時分,三五知己聚腳於大專會堂外的草地,彈結他、有講有笑;辦活動、事事關心;學生節、辯論比賽、戲劇、反加費示威抗議,「通通有份」。當年的謝志偉校長以及一眾社會學系老師都必定能記起他的名字,概因劉校友正是校園內的「風頭躉」。這位學生領袖的校園生活,多姿多采,學業又出色,至少三年皆取得獎學金,連「人人見到都怕到調頭走」的教授,他也可以成為溝通對象,未畢業便已獲大機構取錄,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模範生。

千萬不要以為這位知名學生,出身條件優厚,跟不少浸會人一樣,劉校友也有著不少艱苦奮進的經歷。居於徙置區,刻苦兼職,但年紀小小,早已立下大志從商。少年時代,便已實踐集資、收購等經驗,「與友人每人出幾毛錢,買紅紙,寫揮春;賣魷魚,做生意。」浸會畢業後,當上了社工,他郤繼續把握工餘時間,鑽研自己的興趣──電子業。正當位處於中高層,任職機構提供優厚條件給予進修機會之際,劉校友郤並非只著眼於安穩生活,反而自降身價,以減薪爭取日本投資者於香港開設電子產品公司,破斧沉舟,決心一闖商界。

憑著其拼勁,以及對電子行業的認識,劉校友投身商界的決定,很快便取得回報。由八十年代初開業時,只得兩人的公司,翌年起,公司每年均以雙倍甚至數倍的幅度高速增長。令公司發迹的產品──「可變電阻」,擊敗當時日本及韓國的競爭對手,穩佔亞洲市場很高的佔有率,為公司賺取第一桶金。其後,劉校友更於1985年,從日本人手上把公司收購回來,並接着安排公司上市集資。旗下員工如今超過五千人,成為現今資產淨值逾四億元的上市公司領導人。

成功人物的發迹史,這裡只能寥寥數字交代,但其實箇中劉校友的眼光獨到,高瞻遠矚,絕對是有跡可尋。電子產品的壽命短暫,產品及技術走慢一步,隨時會被對手取代。劉校友在公司開業後不久,很早便意識到低技術的產品,早日會由國內取代,因此,台和商事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由基本的電子產品,轉而涉足投資半導體,繼而發展零售產品:起初是簡單的收音機,接着慢慢發展至音響產品、數碼電子產品、數碼電子與傳統電子結合的產品,到現在流行的iPhone、iPad、通訊產品等,「別人未追得上技術之前,公司便要精通嶄新的技術,三十多年來從未停頓下來!」

由社工轉戰商場,對於長袖善舞的劉校友來說,是游刃有餘的事情。他憶述曾有一年公司面對工潮,同事紛紛勸他不要跟工人會面,但他隨即想起讀書年代的社會學理論,活學活用,結果輕易化解了一場危機。而在公司尋找新客源時,劉校友每每都能在初次接觸客戶之際,便取得信任,在學時參與活動的領袖訓練,教曉他與人相處之道,令他經常成為客戶心目中「親切誠懇的合作伙伴」。

劉校友從小加入教會,為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按立的執事。縱然日理萬機,劉校友依然為母校的發展盡心盡力。除了慷慨無私的捐款外,劉校友更擔任浸大社會學系諮詢委員會主席一職,為學弟妹的發展籌謀。他更沒有吝嗇自己的心神和時間,甚至於探病之時,亦抓緊機會向商業伙伴介紹母校,鼓勵身邊的人捐獻支持浸大的發展。他認為讀大學若只為求一紙證書,便白白浪費了一生中建立最純真的友誼、最多姿多采的生活片段。劉校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愛惜及善用校園內每一個機會及空間,成為了一位成功的浸大人。

 

  

劉得還先生

  • 台和商事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總裁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諮詢委員會主席
  • 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堂務委員會
    主席及執事
  • 蒙民偉中學校管會成員
  • 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李一諤紀念學校
    獨立校董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