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田家炳博士
2010年09月24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傾囊不悔 捐獻典範
     

田家炳,一個在教育界廣為人知的名字,無論是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至大學,都有這名字的蹤影。紮根香港五十多年,白手興家,盡獻家財,興教辦學,回饋社會。這位在香港皮革業以至中港教育界,地位舉足輕重、享譽非凡的人物,就是在訪問當天於辦公室門外迎訝、謙和慈祥的老人,他每天過著克勤克儉、平凡簡樸的生活,卻憑著那單純奉獻的心志,默默建立其不同凡響的教育王國。他的故事,既是如此樸實,卻又觸動人心。

田博士早於五十年前,剛來香港發展不久,便開始參與慈善捐獻。由涵蓋醫療、社會服務,而逐漸改為集中及有系統地捐獻於教育。「幾十年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切生活的享受覺得非常滿足,都是廣大勞動者提供給我。打從心底裡感恩,所以一直希望能夠回饋社會。」田博士的捐獻事業,就是從一份感恩的心開始。

田博士鮮有談及他創辦田氏化工的辛酸,然而,若你知道行內人稱他為「人造皮革大王」,就可略知他的領導地位,是如何令田氏化工在行內屹立不倒幾十年;田博士訪問時還謙稱並非做生意的人才,深深慶幸現今所得到的一切。而他的另一事業──慈善捐獻,於一九八二年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後,就更加發揚光大,發展一日千里。單從田家炳基金會網站羅列的資料顯示,基金會迄今已捐獻予近三百間教學機構,捐資項目數以百計,捐獻予香港及國內的教學地點繁多,覆蓋範圍廣泛,而最為人所稱譽的是早於二十多年前,他已將八成資產用作慈善,可見其捐獻佔收入比例之高。

究竟為甚麼田博士會有盡捐資產的想法?他說:「我是以金錢的作用來做出發點,相信如果將自己擁有的捐出來,遠比自己擁有來得有意義,我視之為增值。譬如自己捐獻一百萬,而效用是三百萬,我會覺得非常滿意而不計較金錢是出於自己或是來自社會的了。」近期,超級富豪如蓋茨和巴菲特等紛紛呼籲其他富豪級人馬,效法他們捐出身家一半作慈善用途。然而,田博士早於二十多年前已經落實這個想法,思想果真前衛!

田博士創新的做法還有其基金會的管理模式。私人捐獻的基金會一般會由創辦人或創辦人的繼承者管理,然而,田博士考慮把管理權交出,破天荒委託香港各所大學的校長及邀請多位社會人士共同管理,皆因他認為日後的大學校長可能未必認識他,深知他的想法,若有持份者參與,可以多一重監察;這樣基金會日後的捐獻作用會發揮得更全面。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張和祺台長頒
發「田家炳星」命名証書予田家炳博士



田家炳博士出席河南省新鄉市田家炳
高級中學揭牌暨教學樓落成慶典後,
與學生們愉快合影留念



 田家炳博士於1996年獲浸大頒授榮譽
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對教育
事業無私的捐助。

田博士說:「對於捐獻我可說是傾囊而出,只剩下田氏化工廠,而化工廠又不能賣掉,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會這麼做。」田博士時常覺得自己力量太少,他對待捐獻的事情,就如自家份內事。基金會的收入一直主要靠田氏化工四幢物業的租金收入支持,九十年代末,適值亞洲金融風暴的高峰,樓市陷入最低潮的時候,捐資來源頓失平衡,田博士卻毫不猶疑把居住了37年的心愛大宅出售,以賣樓兌現捐款承諾。他毫不戀棧錢財的作風,實在令人敬重。

年屆九十二歲的田博士說現在唯一希望,就是大家能體察他的一點一點苦心,把基金會妥善管理。田家炳基金會過往的捐獻主要集中於教育,因為田博士始終覺得教育是國家的希望,影響深遠,尤其是大學教育。他特別提及香港浸會大學為中港台的大學中,首間頒授榮譽博士榮銜給他;而浸大近年的發展,他就特別欣賞本校創辦了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他認為這可以帶動國內大學的發展,可將本港大學的辦學理念灌輸往國內。

田博士以往捐獻的主要是支持學校興建硬件設施,但他坦言現今這個潮流或許需要改變。他慨嘆現今社會的潮流及風氣令人對物質生活要求太高,他因而較為着緊學生在德行方面的培育。田博士本身的高尚情操,正是幼年時受父親教導他「朱柏盧治家格言」的影響;格言全篇五百多字,如今他仍能悉數背誦,成為他待人處世的指標。他更應我們的邀請特別精選一句送給浸大學生,「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他說這十六字對他本人亦有很大激勵作用,所謂暗室不作虧心事,不要以為作了壞事沒有人知道,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理。

經常滿臉笑容的田博士,每天仍堅持做些簡單的體操,外出也是步行、坐地鐵。問他是怎樣令自己保持心境開朗?「我真的不是『車大炮』,數十年來,也是這樣開心,這並不表示沒有不愉快事情發生,而是就算若有不快事,也覺得很平常,用平常心去處理。」快樂的秘訣正是常常對人對社會有一種感恩的心,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多尊重別人,只要有好的出發點,便會有好的結果。

看見眼前這個熱誠謙和、慷慨無私、不忘感恩、生活簡樸的老人,好像在告訴我們快樂就是如此簡單,祝願他捐獻的教育事業,就如天上的星宿一樣,繁衍眾多,光芒盡現。

 

  

田家炳博士,GBM,MBE

  • 田家炳基金會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永遠榮譽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博士(1996)
  • 田氏塑膠廠及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創辦人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勳章(2010) 
  • 中華慈善總會「愛心中國」首屆
    中國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2004)
  • 海南省人民政府「赤子楷模」稱號(2002)
  • 英國女王MBE勳章(1996)
  • 廣東省人民政府嘉獎牌(為廣東社會經濟
    發展作出突出貢獻)(1996)
  • 福建省人民政府「捐資助醫、造福人民」
    金質獎章、獎牌(1996)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
    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994)
  • 台灣「熱心公益」金牌匾(1986)
  • 香港政府(總督尤德爵士)英女王
    榮譽獎章(1982)
  • 內地、香港、台灣十一間大學頒授
    榮譽博士與院士榮銜
  • 內地三十多所高等院校聘為客座教授、
    榮譽教授、榮譽院長
  • 內地八個省政府頒授榮譽獎章
  • 內地八十餘市縣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