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余志明先生
2011年07月14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融會古今 勇於創新
     

現今世代,iT人的代名詞,或許會形容一些一身輕便裝束,對資訊科技瞭如指掌,操控各類i型潮流產品輕而易舉,彈指之間,能知天下事的潮人。今期接受專訪的宜高科技創業集團主席余志明先生,徹頭徹尾就是香港首代的iT人,他的潮人潮事可算是現代潮人的楷模,更可以為下一代的iT人帶來新的定義。

土生土長的余主席畢業於香港大學的電機工程系,早於七十年代初期,未有高科技這個名詞之先,他已經走上行內的最前線,當上電子設計工程師,鑽研開發收音機、電視接收器等,「當時接觸的東西,日新月異,書本根本未能趕及,閱讀的都是一些Technical Papers」,其後有感若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學會管理,因此毅然辭工,重返校園,全職修讀工商管理學碩士。畢業後,余主席轉投銀行業發展,專責企業融資、收購上市等業務,但他對資訊科技的熱情從無減退,到了八十年代,看準了個人電腦的發展趨勢,與舊同學合組電腦公司,自立門戶,營銷電腦硬件(Hard disk)的生意。

高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余主席的業務同樣亦是高速而行。一九八七年他在泰國設廠,開發高科技電腦裝配業務,發售的產品正是如今不少流行手機以及電腦產品的配件,無怪乎此公司早已躍身入泰國最佳一百間企業之列,部份業務更在分拆後於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多年來在電腦營銷及高科技產品方面的豐功偉績,余主席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滿意」。事實上,在此方面的部份業務因把握科技優勢,市場佔有率一直領先,余主席盡握先機,策略調度得宜,無容置疑。

高科技的特點不單要快,而且涉獵範圍亦要廣,余主席亦是當中的先行者。除了高科技方面的業務外,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亦於同一時間協助賢內助管理其成衣出口業,行內訂單需時兩個多月貨期,余主席透過重新設計管理方法以及供應鏈,把交貨期縮短至一個星期,生意發展迅速,自有玄機。

余主席的職業生涯中,先後開創多種業務,範圍廣泛,有成功亦有失敗,為人直率的余主席在今次訪問中,亦大談當年「博學堂」宣布自動清盤的失敗個案,「當年發展步伐太快,急於上市,處理書籍的系統尚未成熟,超出能力所限。」余主席當年創辦「博學堂」,其實原因好簡單,「全世界各地的華人,在外國購買中文書籍的選擇很少,價錢又貴,當時只是希望建立一個平台,方便華人購買中文書。」

不說不知,余主席年輕時深受外國文化影響,年少時就讀於英文中學,畢業後受僱於美資及英資機構,上司下屬不少是外籍人士,直至不惑之年,方知中華文化的寶貴。「當年在北京認識了一位學者,畢生研究古籍,寓所內兩大房間佈滿畢生研究心血,卻因為無人繼承,一箱一箱的資料快要成為廢紙!」余主席擔心中國文化出現斷層,自始之後致力以維護及傳承中國文化為己任,不單默默捐資,支持保存敦煌、崑曲等文化藝術傳統,更不問回報,投入逾六千萬港元,研究並開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以下簡稱《四庫全書》),傳承中國文化的瑰寶。

已故著名填詞人黃霑先生曾形容這項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工程,是現代的『愚公移山』。因為建立一個逾七億漢字的數據庫,工程浩大,但對典籍的保存,學者的研究卻有莫大裨益。《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皇帝,招攬全國三百多名有識之士,及二千多名抄寫人員,以十餘年時間把當時最珍貴的叢書保存下來的纂修工程,藏書三千四百六十多種,三萬六千餘冊,被譽為是現存中華文化領域最完整、抄寫最統一及最大的一部叢書。


余先生(右一)出席香港敦煌之友成立
新聞發佈會



余先生(右)於香港敦煌之友成立新聞發佈會
簽署捐贈協議後與樊錦詩院長握手祝賀



余先生(右)喜獲饒宗頤教授送贈支持出版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墨寶



余先生()參加2008年第一届中華
緣國際健康太極拳及傳統武術大會



余先生(後排右三)欣賞玉簪記演出後在台上
與演員及工作人員合照

《四庫全書》一共七億多字,余主席深信未來書籍的發展,就是要善於運用電子科技,搜尋所需資料,利用電子書的優勢求知求真求學問;若能運用先進的數碼資訊科技及新媒體技術,保存這套珍貴典籍,便能為後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當年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之先,余主席便遇上一位數碼化專家、世界學術權威的認真提問:「歷史上只有一次機會,如果你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其他人一定不會重做,如果做得不好,你會成為歷史罪人」,深思熟慮後余主席決定肩負起這個歷史重任,耗費人力物力,協助保存中華文化的大業。

這個起初被外界以為是燒銀紙的舉動,經過余主席及其團隊的努力之下,現時開始回本,余主席更把至今賺到的繼續投放於研發這套巨大漢字庫的新版本,因此,余主席深得文化學術界的敬重,有專欄作家形容他為「有心有財之士」,亦有報章形容他為「新經濟時代的傳奇人物」。余主席多年來在事業上戰績彪炳,然而,最令他引以自豪的卻是「為中國文化做一點事情」。

余主席回饋社會之心,亦見於他熱心捐助各項內地以及本港的慈善項目。而他跟浸大結緣,亦是與籌款有關。余主席指很敬佩榮休的前浸大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總監陳載澧博士及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副主席呂元祥博士,兩人分別邀請他支持文學院的講座活動及浸大的高爾夫球日。在兩位朋友誠意相邀下,當然義不容辭,亦因此讓余主席與浸大建立起關係來。
 
我們亦趁機會請教余主席的創業心得,余主席所指的創業並非一般所想「賣新款乳酪雪糕」的開鋪做生意。他會問這種創新能否帶來商機?這種創新能否抵禦潮流的轉變?「因為新的東西一出,明天已經有五個人抄橋!」他舉例指美國矽谷過往能有不少成功創業的例子,正是矽谷有提供支持的配套,例如財務及市場策略等顧問的意見。他自己仍然有興趣當一個拓荒者,不時調撥資金,投資於一些富挑戰性及具創意的生意,實行「刀仔鋸大樹」,因為他認為發展業務就好像養兒育女,只希望把他們培育成才,不在乎任何回報,只求當一位安份守己的企業家。他建議年輕人不能只着眼於創意,應先在中小企業工作,汲取人生經驗,當條件成熟時才創業,並緊記不可事事以金錢利益掛帥,才能踏上成功之途。

近期,政府正開始在中小學引入電子教科書,余主席認為繼續發展電子書是必然趨勢,但現在還未能發揮它的優勢,達至普及。他認為若採用電子教科書,不單能夠大大降低印刷成本,降低教科書的收費,同時亦能增加教學效益,以及避免學童背負沉重的書包,他指政府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可以更有遠見,大膽推行電子教學,不應因循固有模式。時至今天,電子書已經擴闊了閱讀的範圍和方便搜尋資料,余主席亦很推介年青人利用《四庫全書》的電子平台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及經典。

此外,余主席的英語水平亦是響噹噹,自學英語多年,在金融行業,駕馭不少外籍人士。余主席認為要學好英語,最重要是掌握基本語法及多閱讀。當年有幾本書是他經常閱讀的,它們是《The Complete Plain Words》、《Fowler's Modern English Usage》、《Better English》及《English Prepositional Idioms》等。工餘每晚最少花兩小時自學,藉此提升英語水平。他慨嘆現代人學懂在互聯網搜尋資料,卻鮮有聽聞年青人善用科技自學。

余主席這位別具創新精神的iT人,還有不少興趣,涵蓋範疇甚廣,崑曲、茶藝、中國文學、藝術、哲學、運動、太極、舞蹈,均有涉獵,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兩者看似兩極的東西,卻能集於余主席一身,深深感受到他擁有一份深厚的文化根底,遼闊祥和的胸懷。
 



余志明先生

  •  香港宜高科技創業集團創辦人兼主席
  • 多家科技開發公司創辦人
  •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開發及出版人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會董
  • 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活動日贊助人
    (2007-2009)
  •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中文界面諮詢
    委員會”成員 (2007-2013)
  • 政府資訊基建諮詢委員會成員(2000-2004)
  • 教育統籌委員會資訊科技教育小組委員會
    成員(1998-2000)
  • 香港貿易發展局傳媒及傳訊服務顧問委員會
    成員(2001-2002)
  • 中國經濟學術基金會執行理事(1999年起)
  •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會董
  • 香港武術聯會名譽會長(2010-2012)
  • 香港敦煌之友理事會主席(2010年起)
  • 智庫基金「2022基金會」執行董事及股東
  • 美國加州Mountain View科技公司QTech Inc
    國際顧問
  • 美國Carnegie Mellon大學網上教育機構
    iCarnegie.com國際顧問
  • 美國華盛頓大學數碼媒體傳訊碩士課程顧問
    委員會成員(2001-2005)
  •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會長
  • 香港大學基金榮譽會長(2008年起)
  • 香港大學審計委員會成員(2007-2010)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理事會成員(2011-2012)
  • 香港城市大學特約教授
  • 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2007-2010)
  •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2009)
  • 香港科技大學企業顧問委員會成員(2000-2002)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