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陳新滋教授
2012年11月29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燃點創意 繼往開來(二)
     

二零一二年是香港高等院校邁向新里程的重要一年,籌備已久的三三四學制正式實施。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教授認為浸大很幸運,在新學制實施方面,無論是課程、招聘教授、交通、課堂、膳食等種種安排均大致暢順,校園擴建計劃中的新大樓如期落成,沒有遇到一些未能應付的問題。然而,對校長來說,最大的缺陷是未能提供足夠宿舍,對學生學習以及大學國際化的進展都有所影響。

陳校長指舍堂生活對大學生來說是很寶貴的體驗,但礙於宿位不足,不少學生獲分配宿舍一年便要搬走。有學生向他反映,家住天水圍也未能安排宿位,每天上下課也需花三個多小時,對學習帶來極大不便。而浸大致力推動校園國際化,希望邀請更多外籍學生到本地交流,同樣亦因宿位不足,限制了交流生的學額。單在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學年,大學欠缺的宿位達一千二百六十個。

陳校長矢言毗鄰的前李惠利專業教育學院用地一直是浸大積極向政府爭取的計劃,但政府目前未有決定。陳校長指這塊用地位於浸大校園中間,任何到過浸大參觀的人也認同撥歸浸大使用最為合理。「假若這塊用地位處於其他大專院校附近,我也會同意由最毗鄰的院校使用,浸大亦不會予以考慮。」陳校長認為這塊用地早於三年前已可作定案,但政府遲遲未有拍板。浸大領導層已多次向政府表達訴求及爭取,師生亦曾舉行簽名運動,學生會更曾發動近一百名同學通宵靜坐,向政府反映意見。

然而,有說法指政府擔憂批予浸大使用,會令浸大佔地的比例暫時偏高,陳校長直言這些想法「極為短視」,因為各間本地院校均處於高增長階段,這些比例隨時有所變動。另外,亦指有官員擔心宿舍毗鄰附近的住宅區,會造成滋擾,陳校長認為這些想法過慮。若政府把用地撥予其他院校使用,將開創一個壞先例,教育不是由教育的角度出發,陳校長絕不能接受。

陳校長透露目前浸大向政府提出的方案,李惠利的地皮將可作多個用途,包括興建宿舍、興建設施作國際交流、興建中醫院以及發展電影學院之用,這些項目均能對香港整體帶來好處。至於研究用地不足方面,浸大正在江蘇常熟經濟發展區興建研究院,該處佔地六萬平方呎,日後將可推進不少跨學科研究、知識轉移的項目和提供研究生課程。另外,陳校長透露大學亦正向深圳當局爭取用地,興建饒宗頤國學院,若最終能成事,將可把饒教授的知識和浸大長期薪火相傳的國學研究發揚光大,實有助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粹。

香港深受市場經濟主導,主流文化普遍事事講求專業化,浸大一直貫徹推動的全人教育,重視培育學生品格,可謂堅持全人發展文化中的中流砥柱。陳校長指認識不少企業家,他們曾聘用一些考試成績及面試俱佳的大學生,但這類「醒目仔」任職數個月便離職,對工作缺乏使命及投入感。陳校長深深體會「有時升得快,跌得重」,若個個打工仔只喜歡走捷徑,以功利主義掛帥,社會的進步也只是短暫,缺乏基礎。浸大畢業生一向予人「抵得唸」的印象,陳校長寄望可以延續這個優良傳統,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培養出畢業生的七個特質──民知學技創通羣(公民、知識、學習、技能、溝通、創意、羣體)陳校長深信若畢業生富有這些特質,「一個人一生就算平平穩穩,早晚也有出頭天。」
  
陳校長本身的成長也是一個發奮圖強、走向成功的故 







事。陳校長出生於台山,直至初中畢業,才由廣州來港升學。抵埗之初,只懂apple等簡單英語,但憑著驚人的毅力及堅持,每晚背誦英文辭典,打好英語基礎,短短兩年間,他成為會考「狀元」,同時更獲得全額獎學金到日本留學。讀大學時,同樣靠着耐力和拼勁學會日語,並以優異成績畢業,走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往後,多年的研究成果,令他在化學學術領域上,取得不少榮譽和地位。

陳校長笑言沒有甚麼學語言的秘訣,就是「肯練習」,正如學游水,就算通曉水力理論也好,若沒有親身下水嘗試,也不會學懂。當年陳校長誓言要在半年內學好英語,於是便訂下了學習計劃,自律自學。而他做事,每每也是全情投入,愛上喜歡做的事情,怎樣忙也不覺得倦。他形容自己很幸運,過去做每份工作,沒有一樣不喜歡,由做研究到大學行政管理,對工作的熱愛從未有減退,「以我的年紀,淡薄名利,目標只是想做好每件事,若不能在崗位上帶來貢獻,我會毫不猶豫退下來。」

而浸大的整體目標就是矢志成為亞洲區提供全人教育的最佳學府。陳校長指大學屬於每一位學生、每一位老師,大家認定目標後,一定要由老師、學生,上下一心全力帶動才能成事。他很欣慰《二零二零願景》的發展進度滿意,「浸大的老師一直也很用心花時間與學生溝通,大學整體以及同事們頻頻獲得世界級和區域的獎項,這些佳績都令我們感到十分鼓舞!」浸大同時亦訂下了目標,計劃在本港建立一所頂尖的中醫教學醫院,寄望在現行開辦了十四間中醫診所之外,進一步造福社群,陳校長直言籌建中醫院方面尚未有資金,但「船到橋頭自然直」。回顧浸大的歷史,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一直爭取了很多同路人的支持,陳校長深信中醫教學醫院若能成事,屆時亦會團結到社會上的有心人提供協助。

今年上半年,浸大出現民意調查事件等爭議,陳校長指自己待人處事並無私心,因此總能坦然面對,不會失眠。「人無完美,自己做的事也不一定全對,我會抱待人以寛、律己以嚴的原則,也會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曾有大學校長笑言,現在的社會環境,當領導隨時成為箭靶,陳校長認為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每一個時代,也有不同人提出不同的理想,「我認為以八十後、九十後去形容這個時代的學生,太過概括,關鍵是就算雙方所持的觀點不同,大家也應有發言的機會,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尊重。」

陳校長現在於百忙中仍盡量爭取與教職員及學生多會面,盼望校長親民、豁達的作風,能繼續帶領浸大上下一心,營造更加和諧、自由開放的風氣,誘發更多創意。
 




               



 陳新滋教授,JP

  •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主席
  •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 2005)
  • 日本有機合成化學會Lectureship Award (1999)
  •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
  • 日本科學振興會邀請學人獎 (2006/07)
  • 入選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 (2012)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2012)
  • 深圳醫藥及生化技術委員會科技顧問
  • 中國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月球探測工程中心
    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成員
  • 國家科學技術評審專家
  • 台灣經濟部工業建設顧問委員會委員
  • 重慶市政府科技顧問
  • 深圳市中藥藥學與藥理學國家重點
    實驗室培育基地創辦主任
  • 深圳市中藥藥學重點實驗室創辦主任
  • 中山大學藥學院榮譽創院院長
  • 香港化學會主席 (1997-2001)
  • 美國化學會香港分會會長 (1998-99)
  •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A) 編委顧問
  • 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Germany) 編委顧問
  •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編委顧問
  •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區域編輯
    (亞洲及澳洲地區, 1997-2002)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U.S.A) 顧問編輯
    (1999-2005)
  • Chirality (U.S.A.) 編委顧問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