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王庭聰先生
2014年05月08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果敢拼搏 德業相輝
     

一位成功的創業家需要具備甚麼條件?從南旋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庭聰先生身上,令我深深感受到「只要肯搏肯捱,總有出頭天」的道理。出生於福建省的王主席,一九七二年跟父親來港定居,由於未能繼續學業,只能在家中穿膠花、剪線頭。後來經親友介紹到一間毛衣廠工作,就是這樣,王主席開始了從事紡織業的生涯,一晃眼便四十多年。年少家境貧困並無磨蝕他的志氣,王主席身上體現「窮的孩子早當家」,十多歲已立志從商,時刻督促自己要不斷進取,力爭上游,這種堅毅的拼搏精神亦驅使他克服種種困難,成為當今紡織成衣業界的翹楚! 

憑著王主席的幹勁,他於一九七八年踏出創業的第一步,成立了第一間毛衣廠。由於經驗不足,公司經營了半年便結業。這次失敗的經驗卻無損王主席創業的決心,即使後期再次創業,遭到家人反對,他亦堅持到底,認為「創業始終是我的目標,我下定決心要再接再厲! 因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是失去勇氣。」直至一九八二年,在太太、好友與幾位開山元老的大力支持下,王主席捲土重來,於土瓜灣開設毛衣廠,公司最初主要從事外國品牌針織衫的原設備生產(OEM);於一九九零年,「南旋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業務逐步擴張,由原來只有千尺的小型廠房,發展至今於惠州坐擁超過五百萬平方尺的生產基地;亦由最初只從事OEM工序,至今與超過八十個世界知名品牌,如Uniqlo、Tommy Hilfiger等合作生產服裝出口至歐美及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今全球擁有最大及最現代化的毛衣製造商之一。王主席由十幾歲開始投身紡織業,繼而開拓自己的事業,成功創辦南旋集團,他的奮鬥史絕對是香港典型的成功創業故事。

王主席坦言經營業務初期,並非風調雨順,公司亦曾嘗過資金周轉不靈,幸得舊老闆及親友借貸渡過。之後,公司平穩發展,差不多每兩年一變,每十年一大變,升級轉型同步進行,發展步伐可謂幾何級數而上,並沒因為公司取得一定成績而減慢。九十年代初,由於歐美國家對香港成衣業出口商實施配額限制,令到成本不斷上升。王主席卻處變不驚,行了非一般的部署。他擲下二千萬美金的大額投資於日本設廠,將前期的生產工序移師日本。他不諱言日本當時已有不少紡織廠倒閉,而行家們正選擇搬往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因此,王主席此舉面對不少反對聲音。然而,正是在日本開廠的一着,令公司不受紡織配額的限制,產品更能以「日本製造」的賣點,以高質量贏得客戶的信心,引來大量訂單。全憑王主席的果敢和睿智,成功帶領公司闖過難關,更為公司帶來新的轉捩點。直至外國對香港取消紡織配額限制後,公司於二零零五年結束日本的廠房,並將所有生產線集中於內地的惠州。

創業難,守業更難。向來目標遠大、極具遠見的王主席早已洞悉公司的業務不能單向發展,二零零零年,他與團隊制定了公司十年發展計劃,採取多元化的發展策略,除了繼續將紡織成衣的業務擴展至其他地區,如於越南及柬埔寨設廠外,集團亦於中國天津、安徽等地投資興建酒店、房地產項目等,近期更涉足健康食品業,把集團發展成以針織時裝、酒店及房地產三大業務為核心的綜合性企業。談到貴為集團之首,王主席的經營理念是甚麼?原來當兄長的他,自小已明白團結就是力量,亦明白到「分工」以及「放手」是何等重要。他們五兄弟姊妹負責掌管集團不同範疇的業務,各司其職,可謂「一家人同心協力,其利斷金」。

憑王主席與家人努力不懈的苦心經營,南旋集團已由一家小型的製衣廠,發展至今擁有超過萬二名員工、逾三千台最先進的全自動化電腦橫織機的規模,業績有目共睹。被問到成功之道,王主席依然謙虛地笑道:「回顧過去,公司只是平穩發展,南旋集團的規模只屬於中小企業,稱不上是一間大企業。」他指公司同樣遇過「有訂單但無錢擴充廠房」等困難,但憑著「以人為本」以及「真誠待人」這兩個做人宗旨,每每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都能得到身邊朋友的援手。正是王主席務實的處事態度、商界朋友多,造就他的成功之路。

「挨出頭來」的王主席,縱然日理萬機,仍不遺餘力,積極投入社會事務,如今每天三分一的時間用於公職事務。王主席解釋一切起源於二零零三年,當時本港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事件,香港陷入最黑暗的日子,整個社會經濟蕭條,幸而當時有一班不辭勞苦的醫護人員守在前線,還有一班演藝界人士的出心出力,舉行『1:99 音樂會』為有需要人士籌款,正是「自身處於變幻中,慶幸自己安然無恙」,又看到當時「不少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的付出,令我深受感動,促使我往後時刻提醒自己要懷著感恩的心,盡一點綿力,多做善事,回饋社會。」

自此之後,王主席更積極開拓其公益事業,身體力行,行善助人。他與太太於慶祝銀婚晚宴上,慷慨捐資八十萬港元,為八百名惠州貧困地區的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王主席這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善心亦感染了他的子女,他的公子及千金分別於二零一一及二零一四年舉行之婚宴上,將賀禮悉數捐贈予國際小母牛及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作慈善用途。

王主席不僅在多個香港社會公益慈善團體擔任公職和義務工作,現時更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肩負著重要的橋樑角色,為香港、為國家出謀獻策。去年,王主席首次以港區人大代表身份出席兩會,並以個人名義提交加強打擊拐賣兒童立法的建議;經過多位人大代表合力跟進之下,該項建議於今年成為首項以香港區代表團名義提交並獲正式接納的議案,足證王主席了解中港兩地共同關注的議題。

 
王主席(右)獲頒銅紫荊星章

 
王主席出席人大會議

 
接受人民網專訪

 
二零零三年支持抗非典的活動

 
為公益金籌款獻唱

 
王主席與一眾員工參與步行籌款

 
王主席與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


王主席出錢出力支持饒宗頤國學院發展

除此之外,王主席亦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和教育發展,二零一零年,他為《聚焦敦煌》籌款晚會出任籌委會主席;去年,他亦應邀擔任本校「饒宗頤國學院籌款晚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席,除了協助統籌相關籌募工作外,他於籌款晚會上以三百萬港元成功投得饒宗頤教授的書畫作品,出錢出力支持國學院的發展。談及他對浸大的印象,王主席表示十分欣賞校長陳新滋教授的學養淵博,以及高尚的品德。看著本校由成立初期,走過多少艱鉅的路徑,發展至今躋身成為本港八大院校之一,他亦為浸大的成就感到欣喜。提到對現今年青一代及大學生的期望,他語重心長地說:「仍處於學習階段的年青人應專注學習,不宜參與太多政治活動;把握和珍惜每個學習機會,時刻抱著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勇於嘗試,方可成功」。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王主席近年投入公職事務,工作備受肯定,先後取得多項殊榮,包括獲香港公益金頒授「公益榮譽獎」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章等。不過,最激勵王主席的,莫過於放在他辦公室內「德業相輝」四個大字,這是由當今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親筆提字,寓意王主席的德行和事業發展相互輝映,這句說話正正是王主席的真實寫照。兒時經常捱肚餓的早年經歷,磨練出一位白手興家、堅毅自強的人物,王庭聰時刻提醒自己「多學一些,多做一些,做好一些」,懷着樂觀、感恩而積極的人生觀,果真是不折不扣體現香港精神的企業家。
 


 王庭聰先生,BBS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副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2009-2011)
  •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發展委員會名譽會董
  • 南旋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
  •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政協常委
  •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 中國廣東省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
  • 香港工商總會會長
  • 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
  • 饒學研究基金榮譽副主席
  • 香港新界沙田社區基金發起人兼會長
  • 香港新界社團聯會名譽會長
  •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榮譽會長
  • 香港中華總商會第48屆會董
  • 香港廣東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理事
  • 香港公益金港島、九龍區百萬行主席 (2010-2012)
  • 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籌款委員會副主席
  • 榮獲中國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惠州市榮譽市民」(2003)
  • 榮獲中國廣東省民政廳頒授「南粵慈善獎」(2007)
  • 榮獲香港公益金頒發「公益榮譽獎」(2008-2012)
  • 榮獲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委、市政府授予
    「惠州慈善家」(2009)
  • 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2011)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