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香港浸會大學
歡迎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轉換語言
最新消息
開始搜尋
最新消息
焦點人物—專訪梁少康教授
2015年03月05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為基金成員的交流平台,為了加強大家對基金這個大家庭的認識,我們特意邀請多位基金成員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基金的工作、成員對籌募工作的看法以及基金未來發展方向等,各基金成員的專訪將於每期通訊內逐一刊登,請勿錯過。
 

     
 前瞻變化 屢創佳績
     

「我們這個行業生存環境很現實,佔第一的賺大錢,當第二的才收支平衡,排第三的要預備執包袱離開!」高科技行業的競爭激烈,身處這個熱舞台三十多年的梁少康教授,一語道破業內的現況。梁教授由出身至今,創立了多家公司,就算經歷大大小小的金融風暴,仍然穩守業內首屈一指之位。高處不勝寒,但梁教授予人無架子,一派運籌帷幄、悠然自得之感,相信正是身經百戰,讓他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看透世情,穩操勝券。

梁教授在香港的科技界和工程界,可謂無人不曉。他是日本大企業TDK集團七十多年來首位華人出任執行副總裁,成為集團第二把交椅。其創立的科技公司,持續成為集團內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之一,銷售規模以過億美元計算。梁教授現時為新科實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更為高等院校出力,出任高等院校工程學系的兼任教授以及為多家本地院校擔當顧問委員會成員或校董會成員。
 
梁教授的奮鬥史,同樣矚目。他在八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從事當時被視為冷門的高科技電子業,創立公司數年,旋即獲TDK集團羅致。他坦言創立新科實業時,矢志成為行內的最後生還者,當年市場猶如春秋戰國,競爭者幾十家,客戶同樣有幾十家,加上歐美以及日本公司看不起香港公司,以為他們只有「三腳貓功夫」,新科實業需要在技術以及成本方面顯示出過人之處,才能在行內打響名堂。經過多年的合作,外國企業均認定其公司的實力,以致現時的客戶群中不少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而且在市場汰弱留強下,客戶只剩下三間,但這三間公司都同樣跟梁教授的公司合作,可謂壟斷了市場,成為行內的「第一」和「唯一」。
 
梁教授的奮鬥史,同樣矚目。他在八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從事當時被視為冷門的高科技電子業,創立公司數年,旋即獲TDK集團羅致。他坦言創立新科實業時,矢志成為行內的最後生還者,當年市場猶如春秋戰國,競爭者幾十家,客戶同樣有幾十家,加上歐美以及日本公司看不起香港公司,以為他們只有「三腳貓功夫」,新科實業需要在技術以及成本方面顯示出過人之處,才能在行內打響名堂。經過多年的合作,外國企業均認定其公司的實力,以致現時的客戶群中不少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而且在市場汰弱留強下,客戶只剩下三間,但這三間公司都同樣跟梁教授的公司合作,可謂壟斷了市場,成為行內的「第一」和「唯一」。
 
梁教授的奮鬥史,同樣矚目。他在八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從事當時被視為冷門的高科技電子業,創立公司數年,旋即獲TDK集團羅致。他坦言創立新科實業時,矢志成為行內的最後生還者,當年市場猶如春秋戰國,競爭者幾十家,客戶同樣有幾十家,加上歐美以及日本公司看不起香港公司,以為他們只有「三腳貓功夫」,新科實業需要在技術以及成本方面顯示出過人之處,才能在行內打響名堂。經過多年的合作,外國企業均認定其公司的實力,以致現時的客戶群中不少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而且在市場汰弱留強下,客戶只剩下三間,但這三間公司都同樣跟梁教授的公司合作,可謂壟斷了市場,成為行內的「第一」和「唯一」。

梁教授認為其致勝之處在於有拼勁、夠耐力,同時具前瞻能力以及做好風險管理,即使過程中遇上挫折都堅持「撐下去」。他指出,在知識型經濟社會中要突圍而出,必須跑得比人快,看得比人遠。回顧過去三十多年,梁教授認為「有風險就有機會」,一九八九年內地政局變化,其集團早已在東莞設廠,當時外國公司紛紛撤出,在此危機關頭,梁教授與管理層衡量利弊,最後決定冒著極高的政治風險,不但留守東莞的投資,更加速擴充的步伐,正是這個具前瞻性的決定,令集團的銷售額突飛猛進以倍數增長,大大促進集團的發展。另外,集團預早做好風險管理,以致近年經歷泰國水災、日本地震等重大災害,集團都能以迅速方法應對危機,利用分散各地的生產基地,滿足客戶需求。

高科技是一個不能停下來的行業,產品推陳出新,梁教授坦言,投身此行業的壓力相當大,因為產品潮流越來越短,科技產品隨時會被淘汰,不過,好的一面是當你成為贏家的時候,可以迅速壟斷「通吃」。梁教授認為在行內生存,決不能固步自封,要掌握市場變化,甚至駕馭變化,才能走向成功。為求掌握市場脈搏,他每天都密切留意網上、報章、雜誌等最新資訊,預測新產品的趨勢。例如當年梁教授看準鋰聚合物電池的潛力,就算集團董事局一度放棄注資發展,他卻力排眾議,透過其私人網絡物色投資基金,於一九九九年催生了一間新公司──新能源電子公司,起步短短兩年間已賺錢,其後更為世界知名移動通訊品牌以及歐洲的電動車供應鋰電池,盈利十分理想,可見梁教授高瞻遠矚的眼光。

至於在一間歷史悠久的日本企業晉身成為管理層,梁教授笑言自己不諳日語,正是管理層看好中國龐大的市場,又信任梁教授大展拳腳,令香港分公司銷售額表現極為突出,集團因此破格由一位華人出任領導班子。梁教授的管理哲學,集美國、日本以及香港管理文化的大成,一方面,他指公司無分上下,看見垃圾,人人都會幫忙清理,身為領導人的他樂於為下屬開門,不標榜「個人英雄主義」,主張「團隊精神」。同時,梁教授設立了薪酬與公司利潤掛勾的制度,營造員工與公司共贏的觀念,員工自然如齒輪運行一樣,加倍拼搏,積極為公司出謀獻策開源節流,他自豪地說:「集團內員工流失率低,許多我當年聘請的員工一起工作十多二十年了,他們已成為公司的骨幹!」梁教授笑言曾被同事冠以外號為「AK47」,因為有時他「駡人不停口」,但正是下屬受教後改進更快,年終花紅利潤豐厚,以致員工都願意聽從他的教導;甚至有員工失戀也會告訴這位領導人。就是上下一心的這股集體力量,令公司得以迎難而上,全速發展,實現企業、客戶、員工三贏,不斷創出高峰。

身為一家高科技集團之掌舵人,梁教授笑言他的角色就如一位「企業醫生」,集團旗下有數十間公司,他要處理無數的奇難雜症。就算他親自催生的公司,為求長遠的發展,以及眾多持份者的利益,亦試過忍痛割愛,容讓他人收購。他這位「公司醫生」近年多為高等院校把脈,浸大亦有幸成為他支持的對象。梁教授在好友陳新滋校長、陳振東博士和王國強博士工程師的穿針引線下,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為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協助浸大拓闊社會網絡,並就制定籌款策略提供意見。


梁教授獲頒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


  梁教授(右三)獲頒香港科技大學
榮譽大學院士



  梁教授與TDK同事一起參與步行籌款


梁教授出席TDK活動


梁教授(右四)與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合照


梁教授(右三)出席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晚宴


梁教授(後排左四)參與不少公職,包括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理事委員


梁教授(右二)在亞太區協助推動「一童一電腦」計劃,圖為計劃開幕禮

梁教授認為本地大學各有專長,面對全球教育的競爭愈益激烈,大學之間應該加強合作,為香港整體增強教研實力。而浸大方面,梁教授認為體育學系、中醫藥學院及傳理學院都別具特色,這三方面都可加強與海內外大學的合作,多辦交流、交換生計劃、研討會等,推動大學走向國際化,增強知名度。而經常奔走於歐美等地的梁教授又認為海外公司一直希望打入國內市場,他認為浸大若能夠多培育一些具深度分析時事、內地國情民情的新聞主播,將為企業帶來莫大幫助。

現今不少年青人埋怨社會階梯流動機會不大如前,梁教授認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限制,譬如以前想創業先要投放龐大的資金,現在社會雖然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但知識型經濟也造就了「小本創業」的機會,即使小小資本也可以創造巨大的槓桿效應。他寄語香港的年青人首要增強自信心,擴闊視野,對待事物不要只看表面,應該先了解社會的演變歷程,才有基礎去分析問題,認清形勢。梁教授認為:「任何地方的社會都存在不完美地方,重要的是作好自我裝備,目光向前放遠,敢於把所學實踐。」正如梁教授的成功座右銘──「前瞻變化、審度變化、適應變化、駕馭變化」,這不單是高科技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也是現代人應對挑戰、創造多贏的成功之道。

 

    梁少康教授

  • 新科實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
  •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業董事長及戰略顧問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
  • 消費者委員會委員
  •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理事委員
  • 東莞市政協委員
  •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兼任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
  •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
  • 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 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 榮獲香港城市大學傑出校友獎 (2011)
  • 榮獲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 (2010)
  • 榮獲香港理工大學傑出理大校友 (2009)
  • 榮獲亞洲知識管理領袖獎 (2008)
  • 榮獲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2006)
  • 榮獲香港城市大學傑出學人 (2006)
  • 榮獲東莞市榮譽市民


香港浸會大學 | 發展事務處
網頁設計:DT Design